2025-01-27 09:41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来源:宁波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01-27 09:41 点击数:
“怎么我就出去上个学,就成‘大型跨国诈骗案件’涉案人员了?”这些年,很多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赴海外求学,然而最近诈骗案件频发,留学生孤身在外、涉世未深的特质,使他们极易成为被诈骗分子盯上的目标。
近日,一位年轻男子走进宁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外滩派出所接报案大厅,称自己陷入了一桩“大型跨国诈骗案件”,在国外留学期间已经和“警方”线上联系两个多月了,这几天刚回国,就想来派出所了解一下自己的“涉案情况”。
年纪尚轻的小张从未想过本本分分求学的自己会被牵扯进一桩跨国诈骗案,当日值班的辅警在听过简单情况后马上判断出这是诈骗,万幸的是小张并没有转过账,也没有任何金钱损失。得到答案的小张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在接报案大厅的椅子上愣神,刚从外面忙完回来的辅警看到小张仍然心有顾虑的样子,就来与他交谈。
小张说自己在美国留学,去年十一月份,他接到一个“快递公司”的电话说自己有个从国外寄到福州的快递包裹被海关扣留,包裹里有五本护照。小张一下子慌了神,表示自己并没有寄过此快递,对方引导他应该是被冒用了身份信息,让他向所谓的“福州警方”报案。根据对方指引,小张下载了国外通讯软件,并与对方视频通话,在配合对方“远程制作笔录”的过程中,小张被告知他涉嫌一起国际诈骗案,并被出示了“A级通缉令”。
在对方故作严肃的氛围渲染下,小张更加乱了阵脚,在骗子详细地报出小张和其母亲的身份信息及行程信息后,小张完全相信了对方的“警察身份”。紧接着,对方出示了对小张的“逮捕证”,并要求小张对所有人保密,由于担心大洋彼岸母亲的安危,急于想还自己清白的他非常积极地“配合调查”,加入了“24小时监听保护群”的群聊,群里有“监控组”和“专案组人员”要求小张全天与他们保持语音联络,随时随地汇报行程。随着“案件侦查”的推进,对方逐渐从“冷静的调查者”转变为“情感上的支持者”,巧妙地用“偶然”“意外”等说辞暗示小张这是一场无意中的牵连,他们正极力帮助小张“证明清白”,小张几乎被彻底洗脑。
这时候,骗局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对方向小张出示了法院的“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表示小张只要筹集一笔60万元的“保证金”上缴法院,就能被“取保候审”,今后的学业、工作、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虽然小张一直未能成功转账,但骗子仍然与小张保持着联系,直至他回国报案,这场跨境骗局才得以被揭露。
整个过程下来,骗子展现出的专业化和组织化让人不寒而栗,小张被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心理控制,精神状态近乎崩溃。经过辅警的专业答疑,小张终于缓过神来。
警方提醒:
在接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尤其是涉及个人信息、财务等敏感内容时,留学生应保持高度警觉,切勿轻信。如果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请保持冷静,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确认,避免单独行动。
若情况仍然不明,可登录中国领事服务网(http://cs.mfa.gov.cn/)查询,务必拨打所在国家的中国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或联系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热线12308,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使馆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