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11:02来源:公共关系科
来源:公共关系科 发布时间:2024-07-22 11:02 点击数:
新的一周(7月22日-7月28日)将会是个“台风周”。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来势汹汹,无论它之后走向如何,都不可避免给我市带来风雨影响。
连日来的高温将被风雨“浇灭”。只是“委屈”了即将到来的大暑节气,缺少了几分酷热的氛围感。
“格美”来了
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正在步步逼近。
到7月21日14时,“格美”的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51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8米/秒,强热带风暴级),七级风圈半径200-2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00公里。
未来,“格美”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增强。
从之前的预报看,“格美”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45-52米/秒,14-16级),并逐渐向台湾岛东部海面靠近,将于7月24日傍晚到夜里进入东海。
7月22日起,受台风外围影响,东海东南部海域有8~9级阵风;7月23日,东海海域风力逐渐增大到10~12级;7月24日到7月25日,风力继续增大到12~14级,台风中心附近经过海域13~16级。
与此同时,据省气象台消息,副热带高压将在7月24日到7月26日迎来周期性减弱,有望一直持续到7月27日。随着“格美”靠近,我省沿海地区的降雨逐渐明显。降温配合降雨,凉感加倍。
对我市来说,从目前的预报看,“格美”在周中后期会向华东沿海靠近,并从7月24日起给我市带来风雨影响,届时最高气温或将跌至30℃左右。
由于目前“格美”的移动路径还存在不确定性,请大家及时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
在“格美”来之前,副热带高压还将继续“发威”。从市气象台目前的预报看,一直到7月24日,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将维持在35℃以上,大家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大暑登场
流金铄石,大暑(7月22日)登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释名》中说:“暑,煑(同‘煮’)也,如水煑物也”。由此可见,大暑,无他,唯热。
大暑的热,因为“大雨时行”变得有些潮湿,宛如在蒸笼中一般。也难怪有人称这种热为“龌龊热”。
偏偏是这让人烦闷的“龌龊热”,成就了一年中万物最为繁盛的时节。
雨水充沛,天气炎热,无论是花草,还是农作物,就像是疯了一样,拼命生长。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让人无奈的苦热背后,孕育的却是“稻谷金浪翻滚,棉花白云朵朵”。
为祈求丰收,江北慈城乍山的农民不惜顶着烈日,把“龙王”抬出龙王庙巡游,然后把“龙王”放在庙前空地上曝晒,直到下雨为止。这一旧俗,也被称为“晒死龙王”。
早稻通常会在大暑前后三天吐穗扬花。在鄞州塘溪一带,农民为防止蝗虫等病虫害影响水稻生长,会在此时组织举行“稻花会”,祈求五谷丰登。
曾有古诗这样描述“稻花会”的盛况:天台一脉到邹溪,五溪兴会大暑前;村村都把裴君迎,稻花香里祈丰年。
大暑的酷热,对人来说,同样是一种修行。
初夏时没吃完的杨梅,已经在高浓度的烧酒中浸泡半月有余,酒色从桃红变成深红。杨梅少了几分酸涩,多了几分醇香;浓酒少了几分灼烈,多了几分柔和。
奔波劳碌一天,一家人围坐在晚餐的餐桌前,夹上一两颗杨梅,舀上两三勺烧酒,慢慢抿,细细品,浅浅聊……让人躁动的热气,不知何时已渐渐隐去。
这是大暑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过去没有冰箱,人们习惯在夏日把瓜果浸泡在水井里。说来也怪,好像天气越热,井水越是凉气逼人,“冰镇”效果尤佳。
不比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 一口下去,一股寒意止不住往牙缝里钻;井水“冰镇”过的西瓜,凉而不冰。
这是大暑告诉我们的第二个道理:物极必反。
甲虫活跃
合适的气温、充足的食物,眼下也正是“甲壳虫”最为活跃的时期。
“甲壳虫”是人们对鞘翅目昆虫的俗称,因其外翅及身体外壳无比坚硬而得名,常又被简称为“甲虫”。鞘翅目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为庞大的昆虫类群,共计有36万余种,比第二大类群鳞翅目的16万余种多一倍以上。
宁波比较常见的大型“甲壳虫”有天牛科。天牛科昆虫触角特别长,头部有一对发达的大额。本地人称其为“锯树螂”,只因其幼虫专门蛀食树心,导致树干蛀空,在大风来临时很容易被折断。
象甲科昆虫也常被叫做“象鼻虫”,身体前部或口器特化成象鼻状。最大的象鼻虫是大竹象,喜欢在竹笋上钻孔产卵。象甲科昆虫在受到惊扰时,常常会缩脚佯装死亡跌落到地面的草丛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龟科昆虫的种类也特别多。它的幼虫是重要的土栖害虫,也常常被叫作“蛴螬”。其中,被人叫做“独角仙”的双叉犀金龟,由于雄虫头部的角特别夸张,是出了名的宠物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