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浙警活动又开始啦,若你曾经得到过他们的热心帮助,见证过他们的忠诚勇敢,深深感动于他们的平凡与坚守,请来电来函告诉我们,无论他是派出所民警、刑警、交警、巡特警,还是辅警兄弟,或是一直都在丈夫身后默默敬老孝亲、操持家务、无怨无悔的警嫂......都请你记住他们的名字,或者记下他们胸前的警号,我们愿意倾听令你难忘而感动的故事,向全社会传递诚实、良善、公平、无畏的正能量!

李东雷:看似粗犷的汉子却有颗细腻的心

宁波市公安局   2020-09-16 15:41

写材料、创亮点、破案子、抓逃犯

好像没有他不会做的事

面色黝黑、体型敦实、嗓门巨大

他在办公室讨论工作、打电话布置工作时

发出的声音总是响彻楼道

他是李东雷,45岁,现为奉化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因工作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全省公安机关“千名好民警”、全市平安护航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疫情防控先锋个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并被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聘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才。

像陀螺一样工作

“再繁多的工作总是有规律可循,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才能问心无愧。”自打从派出所工作开始,踏实肯干就是李东雷的个人标签。他分管治安基础工作,涉及基础信息采集、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推广、流动人口管理、防溺水、场所行业管控......内容繁琐、涉及面广。“工作量这么大,做的还这么好,简直超人!”旁人都不禁为他的韧性和承压能力感到惊叹。

他有时候忙起来就像是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他的同事曾开玩笑地说:“李东雷的8小时工作时间,2个小时在写材料,2个小时在打电话,2个小时在实地检查,2个小时在动脑经搞创新,一刻不停。”当然,一天8小时对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食堂碰到吃早饭的时候拉着同事讨论工作,半夜灵光乍现仍要坚持打电话“骚扰”……他说他怕过了这个点就想不起来了。正是有这份时时记挂的劲头,他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实做细。

像创新者一样思考

“数据编程、信息模型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内容,不懂,我可以学,不会,我可以尝试,总能掌握新理念新知识。”对李东雷来说,思考、创新,永不止步。

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李东雷对大数据、计算机可谓一窍不通,但在省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战略启动后,他敏锐地把握住信息化时代的脉络,从网上下载教程自学代码、编程、建模、程序,重新当起了一名“学生”。他同信通等部门人员积极建设“云眼”系统,把目标筛选、综合研判、线索推送、精确打击用于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建设,成效显著。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中,李东雷将二维码、APP、“奉化公安”微信公众号有效结合,搭建“流动人口居住证网上自助申报系统”,全省首创流动人口群众办理事项全部“零跑”。不仅如此,他还一手打造出了 “社区警务”融入“综治全科网格”的“警网互融”工程,得到了区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另外,他还创建了旅馆业信息核对系统,实现了全区旅馆业的智能化管理;拓展物联网应用,研发“智能腰扣”,建立易走失人员预防机制……

这些特色亮点工作均得到上级肯定,用他自己的话说,刚开始也没有想这么多,很多都是从“按部就班”出发,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思考,发现了信息化或者机制层面的便利举措,就在大家帮助下一起创新。

像家人一样关怀

去年,奉化公安分局收到一封来自奉化区救助管理站站长的感谢信,讲述李东雷放弃休息时间,竭尽所能帮助救助管理站确认流浪人员身份的故事,并对他无私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与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

流浪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精神残疾、智力障碍或年老无表达能力问题,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给救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李东雷掌握该情况后,总是不厌其烦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并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跟踪指导、多方联系,成功比对确认多名救助人员,帮助他们踏上回家路。说起这一件件帮助他人圆梦的故事,李东雷眼里充满了光芒和喜悦,他说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帮助一名走失八年之久的救助人员与多年寻亲未果哭瞎双眼的亲人团聚。对于感谢信中的赞美,他只是微微一笑:“换位思考,如果他是我的家人呢?所以,能帮的尽量帮,公安民警本就应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对待同事,他亦是古道热肠。工作中,他总是亲力亲为,指导基层派出所时,针对问题逐项指出下步工作方向及步骤。正如和他共事过的基层民警说,以前跟李东雷老是拌嘴,质疑他总要插手修改部署的事项,后来发现按照他的思路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疫情防控关键期,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我也得多干一些。”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李东雷同样没有停下脚步。他主动请缨,抢先奋战,在全域一码通推广应用、小周期精密智控筛查清零等工作中也都有他的忙碌身影。期间,作为奉化公安分局“创新引擎”的他,亮点频出,其中就有全市首创的“e码通”核验系统,有效解决了疫情前期流动人口“进村难”、“落脚难”等问题。

勤奋、投入、务实,多思考、多讨论、多钻研,正是这样,李东雷把公安基层基础的“奉化品牌”“奉化样板”推了出来,在宁波乃至全省留下了一道厚重的“奉化蓝”。